近日,“同心燃梦”三下乡实践队在德庆县的实践活动进入关键阶段。支教组正式开启课堂教学,调研组克服重重困难推进走访调研,队员们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,在实践中书写责任与成长。
支教课堂播撒文化种子,师生共绘美好初见
支教组迎来正式开课第一天,作为队长,我始终牵挂着首次走上讲台的队员们,特意陪同前往教室,既为记录课堂瞬间,也想在需要时为他们搭把手、鼓鼓劲。
清晨的阳光洒满教室,三十余名当地孩子带着好奇与期待端坐课桌前。支教组以“认识孔子”为主题设计了别开生面的第一课,从“孔子是谁”的趣味提问切入,用动画短片展示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,结合德庆学宫的历史背景,深入浅出地讲解这位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与历史成就。“孔子教了三千多个学生,最厉害的有七十二人呢!”队员小邓拿起手绘的孔子画像,原本略带紧张的声音在孩子们专注的目光中逐渐变得沉稳。
课堂上最动人的莫过于“我眼中的孔子”分享环节。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,用稚嫩的语言描绘心中的先贤:“他一定很爱讲故事,不然怎么有那么多学生跟着他”“他像村里的老校长,总告诉我们要好好读书”“我觉得他会喜欢德庆学宫,这里的房子和画里一样漂亮”。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与真诚的表达,让支教队员们备受鼓舞。原本还略显拘谨的队员们,在与孩子的互动中逐渐放开,或蹲在课桌旁倾听,或笑着接过孩子们递来的涂鸦作品,粉笔灰沾满指尖却浑然不觉。
展开剩余57%下课铃响时,孩子们涌到讲台前,将亲手绘制的图画塞给老师,稚嫩的“老师再见”声此起彼伏。支教组队员小邓坦言:“原本担心自己讲不好,但孩子们的热情像阳光一样,一下子就驱散了紧张。”看着队员们眼中闪耀的自信光芒,我深知,这场双向奔赴的教学之旅,已悄然种下收获的种子。
调研之路克服波折,多方助力终获硕果
与支教课堂的顺利开展不同,调研组当天的行程却遭遇“拦路虎”。因地方单位工作安排调整,原计划的三个采访单位突然无法按约定时间接待,队员们精心准备的调研提纲面临“无用武之地”的窘境。
“不能就这么放弃!”调研组长小杨迅速召集队员商议对策。我们第一时间联系德城街道办的昊仪姐说明情况,她当即协调德庆学宫、文化馆等部门,帮忙沟通调整时间;队员中来自本地的小吴也主动联系亲友,打听文旅局安排;其余队员则分头前往各单位办事大厅,诚恳说明调研目的——“我们想了解德庆学宫的文化价值,用大学生的方式帮着宣传推广”。
从上午八点到下午三点,队员们顶着烈日奔波于各单位之间,汗水浸湿了队服却没人叫苦。当文旅局办公室的周主任听说同学们不仅要调研,还计划制作短视频宣传德庆学宫时,当即决定抽出时间接受采访:“年轻人有想法、有活力,值得支持!”
最终,调研组不仅完成了原定的三个采访任务,还额外争取到与非遗传承人、学宫管理处负责人的访谈机会,收集到德庆学宫修复历程、当地传统礼仪传承等珍贵资料。“原本以为要空手而归,没想到坚持一下,收获比预期还多。”队员们看着满满当当的调研笔记,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截至目前,“同心燃梦”实践队的支教与调研活动仍在有序推进。队员们用行动证明,青春的力量既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,也能在田野间深耕细作。正如队员们常说的:“只要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就没有跨不过的坎,没有完不成的事。”这场扎根德庆的实践之旅,正在书写更多关于成长与奉献的青春故事。
发布于:广东省通盈策略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-专业配资平台-炒股配资平台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